新華網杭州10月21日電 近日,浙江金華永康市西城街道虹霓村的休閑廣場上人潮涌動,浙江中月婺劇團在此連演了三天大戲;江南街道山門頭村內,村黨支部書記郎大軍正忙著給村里的婺劇廊道增添裝飾;永康市龍川學校的4樓小禮堂里,婺劇社團的孩子們正在老師指導下練習婺劇《雙陽公主》出征選段……在永康,到處能聽見或高亢或悠揚的婺劇之音,見到豐富多彩的婺劇元素,婺劇之花在各處繽紛閃耀。

婺劇基礎在民間,群眾首創精神對婺劇高質量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。近年來,永康依托發達的民營經濟,創新民營婺劇團扶持發展機制,因地制宜、另辟蹊徑,走出了一條“政府強引領 民營當主角”的婺劇發展之路,有效彌補當地缺少國有劇團的短板。目前,永康共有民營婺劇團5家、演職人員400多人。
其中,創新民營資本“探路”文化反哺的浙江中月婺劇團尤為亮眼。該民營婺劇團創建于2019年,一直秉承“挖掘與保護傳統文化,創新與發展婺劇藝術”的理念,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融入人民娛樂生活之中,每年都送戲到偏遠山村,深受群眾喜愛。婺劇團現有一團、二團演職員200多人,演出市場供不應求。今年上半年,兩個團已演出600場次,營業額超過1000萬元。
通過近幾年的傾心打造,中月婺劇團以體制民營化、藝術專業化、人才精英化、作品精致化的辦團理念,取得了不錯的成績?!痘^臺》《婺韻新曲》《雁蕩山》等節目接連登上央視,《忠義九江口》《拷寇》先后受邀參演大型演出,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的作品播放近2億次……有力傳播了婺劇文化。
與此同時,永康市南姐藝術團、永康市苔州婺劇團、永康市九獅婺劇團等民營劇團也連連發力,下鄉、進企業、進校園演出,走出金華文化走親,大大推動了婺劇普及和傳承。

專業的服化道、強大的演員陣容、外聘名師指導、省內外獎評贊譽無數……經過多年的發展,永康的民營劇團成果頗豐,走出了一條有本地特色的發展之路。
立足地域濃厚的婺劇氛圍,永康持續挖掘民間熱情、引入民營資本、激發民辦活力,為婺劇繁榮發展和優秀婺劇作品走出浙江、走向全國提供有力保障。此外,永康加大送戲下鄉補助力度,民營劇團每場演出補助費用較往年明顯提升,極大調動民營劇團積極性。據統計,2022年以來,永康市財政局對民營劇團各類補助累計達300萬元。
同時,永康有關部門先后通過“團村”“團企”結對模式將一些閑置國有資源、場地提供給優秀的民營劇團無償或低價使用,緩解民營劇團借場地難、租場地貴的困境。通過協調組織、人社、教育等部門,創新民營劇團人才引進工作機制,協助引進國家級演員,有力提升民營劇團演藝水平。

永康充分發揮民營劇團基層文藝活動“輕騎兵”作用,既做好“老戲新排”“老戲精唱”,又推動創編飽含本地風土人情、方言聲腔、藝術審美的新劇,打通“戲曲點單”的“供”“需”兩端,大力推廣“送戲下鄉”活動。2023年以來,永康各民營劇團已開展各類演出1600多場,吸引觀眾20余萬人次。
采寫:夏越嶠 夏斌婷
攝影:陳斌
鳴謝:金華市委宣傳部